
在山东潍坊的高密市配资通,有一家名字并不响亮的工厂,却把四样产品做到全球第一。
轮胎模具、气门芯、深海钻井设备、风电零件,这些听起来又硬又冷的工业品,在它的手里成了“隐形王者”。
很多人知道青岛的海尔、济南的重汽、烟台的南山,却从没听说过“豪迈”。
但在全球制造业圈子里,豪迈集团是响当当的存在。
它的轮胎模具卖到全世界,21%的全球市场份额。
深海钻井设备用在南海982平台上,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。
连米其林、普利司通、固特异这样的巨头,也得用它的模具。
如果说海尔代表山东的家电,豪迈就是山东的“铁骨”。
这家出身破厂的企业,从34个人的小作坊干成百亿集团。
它不靠炒概念,不玩流量,全凭实打实的技术、设备和管理,一步步登上制造业的顶端。
时间拨回到1994年,那时候的高密并不富裕,乡镇企业刚起步,不少厂子经营不善。
当时的高密第一纺织机械厂,也面临破产。
厂里一个小车间只剩下十几台旧机床、三十多个工人,债台高筑,快撑不下去。
就在这时,32岁的张恭运站了出来。
他带着3个合伙人凑了4万元,把这个破厂盘了下来。
那时候厂里欠债96%,设备落后得像上世纪七十年代遗物,没人看好他们。
张恭运原本是个技术工,对市场一窍不通。
刚接手那阵子,啥挣钱干啥,摩托车链轮、汽车万向节、鞋底模、榨油机零件等等,他全都试。
可什么都做,什么都不精,第一年亏了18万。
直到第二年,一个意外的机会来了。
临沭一家拖拉机厂急需柴油机配件,别人嫌单小,他接了,结果这一单赚了60万。
这一仗让他明白一个道理,工厂想活下去,不靠运气,要靠自己的“杀手锏”。
于是他决定不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,而是死磕一个方向,就是轮胎模具。
那年,国内轮胎模具全靠进口,国产厂模具不精、不耐用,寿命短、精度低,汽车厂不愿用。
张恭运却盯上了这块难啃的骨头。
起初没人相信他能干成。
他带着十几个工人,靠着两台改造过的机床,开始研究轮胎模具。
模具最难的部分在于花纹,轮胎表面的那些沟槽、弧度、深浅变化,都得靠模具精准雕刻。
哪怕差0.1毫米,轮胎的寿命和安全性都会出问题,当时国内能做出高精度花纹模具的厂几乎没有。
张恭运白天在车间画图,晚上睡在机床旁,边干边学。
有人笑他玩命也白搭,他只回了一句:“中国不缺市场,就缺真模具。”
几年下来,豪迈做出的第一代模具终于通过了测试,但更难的挑战还在后面,压根没人买。
那时候国产模具被认为“不靠谱”,连白送都没人要。
张恭运干脆自己出钱,把模具免费送到客户厂试用。
结果出乎意料,模具寿命是进口的1.2倍,精度完全达标。
很快,订单一单接一单,连外资轮胎厂都来找他。
2002年,豪迈又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台子午胎活络模数控设备,让国内轮胎模具生产从手工迈进数控化时代。
那一年,豪迈成了行业标准制定者。
从那之后,豪迈的模具在全球一炮打响。
如今,它为全球75家大型轮胎制造商中的66家供货。
米其林、普利司通、固特异、韩泰、朝阳轮胎,几乎所有我们开过的车,轮胎模具都可能出自高密豪迈。
它的模具年产2万套,占全球市场的21%,出口占中国同类产品的90%。
这意味着,全球每五个轮胎,就有一个模具来自山东潍坊。
有了模具的成功,豪迈没停下,它开始向更难、更高端的工业领域渗透。
在汽车之外,他们开始布局海底钻探设备、高端机械零部件、风电传动系统、化工装备等。
尤其是那种叫“深海钻井用隔水管”的设备,以前一直被欧美垄断。
这玩意儿是深海钻井平台的核心部件,相当于海上石油的血管,制造精度要求极高,过去国内企业连图纸都拿不到。
豪迈硬是花了几年时间,从材料、焊接、防腐到检测设备,全程自研。
2021年,它的隔水管首次成功应用在“南海982钻井平台”上,彻底打破垄断。
那一刻,张恭运说:“这不是我们赚了多少钱的问题,而是中国终于能自己下深海了。”
豪迈从此不再只是“模具厂”,而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力量。
它做的东西不花哨,没有炫目的Logo,没有消费品牌,却几乎支撑着汽车、能源、机械、化工等几十个行业的根基。
有人称它是制造业扫地僧,不抛头露面,不靠宣传,但每一刀都精准到极致。
豪迈的故事,并非偶然,它身上有一种浓浓的山东气质,不浮躁、能吃苦、肯钻研。
在山东制造业版图中,有三股力量:青岛的开放型制造(海尔、海信),烟台的外向型制造(南山、正海磁材),以及潍坊、淄博、聊城这些地方的“硬制造”。
扎根工厂、沉在一线、靠一把扳手拼出来的实业派。
豪迈属于第三种。
它没有流量故事,却在全球最卷的制造链里拿下四个世界第一。
轮胎模具、气门芯、风电零件、深海隔水管,这些都是别人不愿碰、嫌难、赚得慢的行业。
但正是这些冷门行业,决定了一个国家制造体系的深度。
它不像手机、家电那样光鲜,却是所有产业的筋骨。
山东的制造业之所以能稳居全国前列,靠的不是几个大牌,而是一群像豪迈这样的“地下王者”。
他们没上热搜,却在每一颗螺丝、每一块钢材、每一道焊缝里,把“中国制造”的脸撑了起来。
张恭运的故事,说白了,就是一个普通工人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的故事。
他不是海归,也没拿过风投,最初连市场都不懂。
但他有一样东西——笨功夫。
笨功夫,就是别人嫌麻烦、嫌慢、嫌苦,而你愿意一遍又一遍做下去。
轮胎模具的花纹要反复打磨、油气设备要测试上百次、数控系统要不断迭代,豪迈靠的就是这种“非主流”的耐心。
如今的豪迈,旗下有1家上市公司(豪迈科技)、4家高新技术企业、30多家子公司、2万多名员工。
它的客户里,有美国GE、德国西门子、日本普利司通这些巨头。
年产值超110亿元,出口6亿美元,纳税26亿。
张恭运仍然每天在工厂,有人问他:“你都全球第一了,还盯着一台机床干嘛?”
他笑笑说:“机器不坏,人就得学。”
这就是“山东制造”的真实模样,脚踏实地,不靠嘴赢,靠手艺赢。
豪迈的成功,其实揭开了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真相:真正的冠军,从不在镁光灯下。
它不是那种靠概念融资的风口企业,也不是流量爆棚的网红工厂。
它是那些静悄悄的车间、焊花闪烁的深夜、图纸上反复修改的0.01毫米误差。
中国制造真正的底气,不在广告牌上,而在这种“没人看见但始终在”的力量里。
从崤山以东的齐鲁大地,到今天潍坊的机床轰鸣,山东的“铁匠精神”一直没断。
他们不炫耀,不张扬,却能让全世界的汽车、风电、石油平台,都用上“中国造”的零件。
有人说,现在是互联网时代,流量为王。
可在豪迈这样的企业眼里,真正的王者,是那台不会说话的机床。
它每次精准的切割,才是对这个时代最有力的回应。
这就是山东制造的底气,也是中国制造,从草根到强国的答案。
作者:砍柴书院配资通
宏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