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几天高调叫嚣干涉台海的高市早苗,在遭遇中国强势反制后炒股配资配资平台,突然低头,派出外务高官前往中国进行“解释”言论。
高市早苗这位曾被美国捧为“印太支点”的右翼政客,如今似乎走不动了。

而就在日本陷入被动时,美国迅速转向韩国,扶持李在明政府启动核潜艇计划,试图借此牵制中国,继续推进“印太战略”。
那么美国这步棋能走得通吗?韩国是否愿意为美国战略火中取栗?

高市碰壁,美国换人
高市早苗自上任以来,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涉台强硬言论,美国方面,虽然特朗普曾内涵日本不是朋友,但行动上还是表现出高度配合,甚至在其高调发声后不久,批准了对台3.3亿美元的对台军售。
由此可见,美国虽然话说的好听,但实际上仍没有放弃以台制华这张牌。

但中国的反应远比高市预料的更为坚决,《解放军报》罕见发文,警告“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”,一句话让整个日本社会哗然,日本国内舆论开始反思高市政府的激进政策,右翼势力也不得不收敛锋芒。
日本政府随即派出高级外交官前往北京,对高市的言论进行“解释”,试图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。
这场“道歉式外交”,实际上是对中国态度的服软,也标志着高市在对华政策上遭遇重大挫败。

而美国看到高市受挫,立刻改变方向,把目光投向了韩国,韩国的地理位置更佳,军事合作基础更强,对美国来说,似乎是更容易操控的一枚新棋子。
那么美国为何如此急于更换“代理人”?韩国又为何愿意接下美国递出的“接力棒”?

李在明对华态度
韩国总统李在明与高市早苗的风格完全不同,他擅长权衡、讲求利益最大化,在处理中美关系时采取“安全靠美国,经济靠中国”的双重策略。
在朝鲜半岛局势依旧紧张的背景下,李在明的确向美国提出过,想要建造核潜艇的请求,10月29日,韩美双方会面的时候,李在明就直言希望美方支持韩国发展核潜艇。
特朗普当场表态支持,这个态度不仅给了韩国信心,也让美国看到了“新希望”。

紧接着,美韩双方在11月14日签署名为《联合情况说明书》的文件,标志着核潜艇项目正式启动,这项计划将建造4至6艘核潜艇,预算高达140亿美元,预计耗时至少10年。
美国方面对此极为看重,同一天,海军作战部长强调了核潜艇计划的意义,他公开表示,韩国应该将核潜艇用于遏制中国,而不是仅仅对付朝鲜。
海军作战部长事实上,考德尔的讲话透露出美国的真实意图,韩国的核潜艇不是为了自卫,而是为了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围堵。
李在明对此心知肚明,他在同一时间段内,也采取了一系列平衡动作:不仅公开发表对华友好的言论,强调“中韩关系绝不动摇”,还推动修改韩中日三国的外交顺序,将“韩日中”改回“韩中日”,释放出改善对华关系的信号。

此外他还推动立法,打击国内侮辱中国的行为,对那些捏造事实侮辱特定国家者,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或1000万韩元罚金。
这项法案一经提出,立刻在韩国国内引发热议,反对党国民力量党指责这是“亲华法案”,对其他国家不公平,但李在明政府并未退缩,继续推进立法工作。
那么李在明是真心亲中吗?还是在中美之间寻找最大利益空间?

核潜艇背后的大棋局
虽然表面上是技术合作,但核潜艇背后隐藏的是战略博弈,美国支持韩国发展核潜艇,并非出于防御朝鲜的考虑,而是希望让韩国成为“亚洲版AUKUS”的一部分。
AUKUS联盟中,美英两国就已经为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技术,试图在南太平洋布下对华包围圈,如今,将这一模式复制到朝鲜半岛,显然是美国新的战略尝试。

美海军作战部长甚至明确表示,韩国的核潜艇应具备全球部署能力,他要求韩国从“区域海军”升级为“全球性海军”,不仅要守护本国利益,还要在全球范围配合美国部署。
李在明政府虽然嘴上说“不会介入台海”,但核潜艇一旦开建,其战略用途早已超出朝鲜半岛,这让中国必须提前做出战略准备,包括加强反潜能力、强化海上监测系统等。

与此同时,韩国国内也出现了不同声音,一方面,韩国经济对中国高度依赖,中韩贸易总额远超美韩与日韩贸易总和,另一方面,美国不断施压,要求韩国承担更多“国际责任”。
韩国该如何走下去?是继续“踩两边”,还是最终被迫选边站?李在明恐怕需要尽快做出选择。

结语
日本高市早苗被打回原形后,美国迅速转向韩国,试图借助核潜艇计划牵制中国,但中国态度坚决,明确反对地区军事化。
韩国虽然想走中间路线,但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,平衡术是否还能继续发挥作用,将成为未来东北亚局势的决定性变量。
信息来源:
2025-11-16 19:17·观察者网 美军高官明说就是冲着中国来的,还引了句《蜘蛛侠》
宏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